特拉夫尼克-繽紛多彩的古城

特拉夫尼克(Travnik)是波赫中部的大城,位於薩拉耶佛東邊90公里,距離之前提到的亞伊采約50公里。西元1699-1850年,這個城市是當時波士尼亞的首府(奧圖曼帝國的波士尼亞行省)。波赫內戰期間,鄰近亞伊采的居民,為了躲避戰火,很多避居到這個城市。


身為一個有100多年歷史的都城,當然也遺留下不少的文化資產,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漫長又雄偉的城牆及防禦工事。尤其特拉夫尼克他建於514公尺的山丘上,兩旁的Vilenica和Vlasic兩座山脈,後者高度為海拔1933公尺,是當地的最高峰。

Vlasic 山腳下,就在特拉夫尼克老城市中心,還有一道很大的自然湧泉,名為Plava Voda。曾經是城市居民最主要的飲用水來源,所以這個城市的發展軌跡和遺留下來的文化資產,也都圍繞在這個湧泉的附近。近來,附近的居民開始擔心,Plava Voda湧泉會漸漸枯竭,進而影響的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保存和發展,也開始規劃保護這項天然資源。

然而,整個特拉夫尼克老城令小蟹子最經驗印象最深刻的卻是蘇萊曼清真寺(亦稱「多彩清真寺」Šarena džamija),這是一座彩繪的清真寺,或者說是裝飾的清真寺。四四方方的建築,由白色的石頭堆砌而成,素白牆面上,彩繪著象徵生命的圖案,讓規矩嚴肅的建築,瞬間活潑了起來,單看外表,心裡比較會覺得他是所幼稚園或是小朋友遊戲的場域。

蘇萊曼清真寺現址16世紀已經有清真寺存在,不過在1815年遭遇了一場大火被焚毀後,重建成後來的多彩清真寺;1903年祝融再度肆虐,清真寺的主體外觀再次被摧毀,直到1980年代,運用不同的植物彩藥,才恢復了主要的外觀。

除了彩繪的主建築外觀,清真寺的內部也以非常鮮豔的色彩裝飾,大型的吊燈、天花板是飽和的藍黃、連講壇地毯都是繽紛的色彩,乍看是一點宗教味都沒有,反而更讓人有親近之心。閒步期間慢慢欣賞、拍照了一小會兒,突然有工作人員跑到身邊,滴滴咕咕比手畫腳了一番,導遊趕快出來解圍,才發現,那天竟然穿短褲,(還是有露大腿那種)真是失禮了,快快退出,這的確是穆斯林宗教建築無誤啊!

所謂「地靈人傑」。這個城市也誕生了幾位相當知名的人物。一位是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伊沃.安德里奇(Iva Andric),代表作品正是他的「波士尼亞三部曲」,描寫在異族統治下,波士尼亞人悲慘的生活與反抗鬥爭。

另一位,則是佐蘭.金吉奇(Zoran Djindjich),他曾經是貝爾格勒的市長,更擔任過塞爾維亞的總理。是的!不是現在的波赫總理,是感情不太好的鄰居-塞爾維亞的總理。他終身是南斯拉夫政治強人-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的反對黨,因此在2001年,米洛塞維奇下台後,接任成為塞爾維亞總理,支持民主改革,並加入歐盟。

行程最後,當地導遊堅持要帶我們去一所學校,本來以為要參觀學校,有什麼特殊的教學方式,還是教學成就的;結果只是從校門口對岸經過,這黃、藍兩色壁壘分明的兩面牆,乍看會以為是兩棟建築,其實是同一棟建築、同一所學校,只是為了區隔兩個不同種族的學生而有了這樣的設計。可是兩族的孩子,下了課、放了學,還是在一起玩耍,還是好兄弟、好朋友,所以為了避免尷尬,比較高檔那邊的學生,只好自動自發的每天提早半個小時後上學,這樣就可以在不同的時間,進學校了。導遊說,他知道區隔的方式有很多種,這應該算是最差的方法之一:本來和和樂樂的人群,心裡都要自然而然的隔出一到牆,完全是沒事找事,更何況這還是在莘莘學子,國家未來的希望-孩子,的心裡築出一道牆。

也許是因為對於這個國家「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聯邦共和國」太過陌生;也許對這個地區些許稀微的了解,如「南斯拉夫」都已經灰飛煙滅成歷史;也許是聽說過的驚鴻片羽都相當的震撼有力,如「歐洲的火藥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點」;走訪這個國家,卻不斷地為其秀麗的山水所驚豔,每每浸潤在其沉重歷史中時,不經意遇見書本上、媒體上,那些影響人類至鉅的人、事;仰起頭,可以看見有點害羞,熱情競業,且生機勃勃的人群,真的是個豐富有趣的國家。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