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就在不遠的地方

曾經懷疑過要不要寫下這段,不過每每想到導遊的神情,不免心有戚戚焉,所以還是寫吧!
聖彼得堡,被訂為首都之後,伴隨著俄羅斯帝國的興起,也伴隨著它的衰敗、它的改朝換代,所謂:看他起高樓,看他樓塌了!應該就是這樣的心情吧。

見證俄羅斯帝國的興盛與繁華,在聖彼得堡處處可見,不說,夏宮、冬宮裡那些金光閃閃的屋頂、牆壁、飾品,導遊說只要是閃金光的,都是真黃金,不是染色的。就說,最熱鬧的涅瓦大街上,一幢幢的大樓,每幢樓,現今被隔成十數戶甚至數十戶的豪宅;共產的年代,甚至可以切割,分隔給上百戶的人家居住。然而,在最當初,這只是一戶富豪人家的居所;不僅如此,這樣的富戶豪門人家,夜夜舉辦著各式各樣的宴會,每每有上萬人與會,華服珠光穿梭,美酒佳餚源源不斷,因為賓客太多,所以根本沒有辦法確認誰是誰,換句話說,即使是乞丐,只要能夠衣冠楚楚,就能長驅直入,參與盛宴,飽食終日。但是,同時,街上卻有大批大批的平民百姓,必須辛苦工作,卻食不裹腹、衣不蔽體,尤其是長達半年的冬天,攝氏零下的氣溫,餓死、凍死,是日常不是新聞。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足以描述這樣年代的聖彼得堡。

當極度的貧富差距,太多的人面臨生存的困境,於是「革命」就必然而然。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揭開改革的序幕,開始各項改革政策,包括解放農奴。然後,開始了一段在改革與保守集權見的搖擺年代。1904年,沙皇尼古拉二世,改革的政策不能滿足反對勢力的需求,加上日俄戰爭失利,當年12月,開始了數萬人的罷工潮,到第二年的1月22日罷工群眾在冬宮附近集結人數高達20萬,士兵群眾開槍,血腥鎮壓,雖然暫時鎮壓了革命勢力,卻也讓人民徹底對沙皇政治失望,革命之火更迅速地向全國各地。1917年,2月,寒冬、經濟蕭條、加上一次世界大戰的耗損,人民生活更加困難,革命之火更加兇猛,終於推翻了沙皇,成立臨時政府,列寧所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再繼續推翻臨時政府成立蘇維埃,主張社會主義,10月蘇維埃在聖彼得堡再次領導武裝工人、士兵發動革命,成立一個全新的全國性政府,這也是共產主義的起源。

1980年代末期,蘇聯解體後的聖彼得堡經濟再次惡化,食物配給制再度被引進聖彼得堡,導遊以自己家為例,當年家裡原來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親在國營企業當高階主管的收入,可是當企業大半年發不出薪水的時候,不但儲蓄耗盡,也幾乎無力消費任何東西;他們家是幸運的,因為母親的英文不錯,所以偶爾兼差翻譯的副業,變成了主業、變成了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支撐他們度過那段艱困的日子,可是其他家庭呢?所以有了後來俄羅斯的種種改革。
時至今日,外界看來,俄羅斯似乎已經是一個民主國家了!俄國的石油商、富豪超強的消費實力,每每在國際消費市場上令人乍舌,但那是少數的俄國人、聖彼得堡人,一般民眾所能體會的是經濟越來越差,收入不增、物價飛漲。

導遊說:如果有個人當幾年總統任滿後;換他的朋友當總統,他跑去當總理,幾年後再繼續回來當總統,這樣的民主,可以令人相信嗎?導遊又說:當總統把國營企業都當私人禮物送給朋友了,一般人民該怎麼辦?(小蟹子的解讀是,國營企業民營化的過程中,並非以公利的手段,而是圖利了某些私人企業或財團);當政治力量偏袒某些私人利益,一般人民該怎麼辦?。於是,現在的聖彼得堡富者越富,貧者越貧,一般人民已經看不到改變的希望,那麼也許革命,就在不遠的地方了。
聽完導遊說的這些,小蟹子突然有些恍神,這樣的場景,竟是如此的似曾相似啊?!
讀過聖彼得堡歷史,小蟹子突然有個感覺:俄國人口是特別多呢?還是人命特別不值錢?一般其他國家,死傷數百人、上千人,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可是在俄國的歷史上,隨便一個革命、一點小動盪,死亡人數都是以十萬計、以百萬計勒。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