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ETC」指的是高速公路的電子收費系統,以前在國外玩,從來沒有注意過這個東西。兩年多前當我到這家新公司上班時,公司正式如火如荼的準備要投標台灣的這個系統,我雖然不是專案小組的成員,但也幫忙打了一點雜,加上很多同事在專案小組裡面,跟他們也難免會討論到,對這種系統也算是有一點認識。這次在澳洲行經的兩個大城,還剛好都有這種系統,於是職業病發了,好好的考察一下囉。
反應遲鈍的機器
要去墨爾本之前,好友們就停醒我們有這個系統的存在,要記得去付錢。租車時自然不忘問櫃檯的小姐,要如何使用。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六,他熱情的提醒我們,可以買「Weekend Pass」(周末通行證)可以便宜很多,週末兩天隨便過幾次,價錢和平日單次的通行費是差不多的,而且一定要提前買,事後買就沒有這種優待了,問題是怎麼買勒,小姐只說取車的停車場旁,就可以買啦。
到了停車場,左找右找看起來就是沒有人或地方長的像是賣這個票的,只有看到一台有「CITI LINK」的標誌的機器,看起來有嫌疑,所以就去試試,可是上面顯示的項目都像是地名,跟賣通行證或是過路費這兩件事似乎沒有相關,也試著要回到最初的畫面,可是按了兩個動作畫面就停了,完全沒有動作,應該是當機了,只好放棄。 問了一位路人,他告訴我們果然是那一台機器沒錯,只好又回到機器旁,這時剛好有人在買,畫面還剛好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只好很不禮貌的站在旁邊偷窺他的操作流程,這下我才大吃一驚,每輸入一個動作,機器大概要10多秒鐘以後才會有反應,難怪被誤認為當機。不過付款機制倒是完善,不管你要用現金、提款卡或是信用卡,機器都接受,也都可以用一兩個簡單的機制完成付款。
只是這麼簡單的系統,可以讓機器跑的這麼慢,簡直是不可思臆﹔更離譜的是澳洲人脾氣怎麼可以好到,排著長長的隊伍,等機器慢慢的運作勒。 上了高速公路才發現,到快要經過感應器前,就會有標誌提醒用路人「CITI LINK」的感應器就在前方幾公里處,如果不想付過路費,就趕快下交流道吧。這是我才明白「CITI LINK」原來是這個系統的名字呢,一般外地人又如何能知道呢,我還以為是公車公司的名字呢。
好貴的寫真
依照原本的規劃,我們並不會經過雪梨附近的電子收費系統的,只是我們上路不久,錯過了一個交流道,只好在最近的下一個交流道下去,看著前方的車輛一部接著一部的過也不疑有他,沒想到輪到我們的時候,卻有一個柵欄橫在前方,這下才明白,這個交流道只給有裝車上感應器(OBU)的車輛使用,這下我們卡住了,只好按下感測器旁的通話鈕,服務人員親切的說,沒關係他會幫我們拍個照,然後開門,我們就可以走了。 下了交流道,繞一圈,從另一端上來,這個交流道口卻是人工收費和電子收費並行的,一次大概是澳幣3元(台幣75元)。
到達目的地以後,找到遊客中心,急著問那一張照片要如何處理,服務人員笑笑的拿出印好的說明,告訴我們還車的時候告訴租車公司的人員就可以了,看來似乎遇到這個狀況的觀光客還不少呢。 還車的時候,租車公司的人員,又拿出一張印好的說明,告訴我們要如何去機場樓上的郵局,買一張特殊的票,然後寄到一個指定的地址,這樣才算是完成繳費動作。這張票價值澳幣10元 ,是原來的3倍價錢,就因為多拍了一張我沒看到的照片,真是好貴的寫真啊。如果我想要看照片(就是不繳費,等收費公司寄照片出來),這下還要加收罰款,那就要貴更多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