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承認沒有真的搞懂佛洛伊德的學說到底說什麼!也不是真的要怪他。只是想,自從有了「心理分析」這件事之後,人們總是習慣把犯錯的行為,怪罪小時候不愉快的回憶、或是父母的教養,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希特勒的母親叫什麼名字?他是很可怕的人嗎?」
去年,一個高中生攜槍進入校園,在19分鐘內,槍殺了所有遇見的同學和老師,成為震驚全球的校園殺人事件。從此,這個高中生的母親揹負了世人責難的十字架:他怎麼會養出一個殺人魔王呢?!這個問題在台灣也許可以改成:「陳進興的母親叫什麼名字?他是很可怕的人嗎?」
跟一個同樣有孩子是高中生的朋友聊天,她說養孩子以後,最害怕的不是以後小孩有沒有成就,而是怕小孩長大變成什麼敗類。小蟹子不是媽媽,也承認自己因為膽小、因為自己脾氣不好、沒耐性、具備所有虐童母親的人格特質,所以不敢當媽媽,怕成為社會新聞的頭條。可是,有問題的人,真的全部是父母的責任嗎?父母究竟該怎麼做可以避免這樣的悲劇,或者面對這樣的十字架呢?
一個拿著槍掃射同學、師長的人,真的是罪大惡亟嗎?真的心性兇殘?真的是天生的壞胚子?就像佛家說,有果必有因。也像小蟹子的高中老師說的:「可惡之人必有可愛之處」。如果我們多一點點站在對方立場想,是不是很多故事會不一樣呢。
這個命題還可以推的更廣一些,在這麼多的社會衝突、政治衝突的過程中,有沒有可能找一個,所僧恨的人、所厭惡的人、甚至就是敵對立場的人,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做一點功課,了解一些他的背景,知道他為什麼變成眼前的這個人,心中的許多負面的情緒會不會比較釋然呢?如果化解衝突是共生、進步的力量,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下,會比較容易踏出這一步吧。
「事發的19分鐘」以全年震驚全球的校園槍擊案件作為小說出發,站在每個關係人的立場,戴上每個人的帽子,感受一下每個人的感受,我們也許會比較能夠知道,我們所看到的、我們所以為的,其實如此的片面與偏頗。這是「姊姊的守護者」作者,又一本刻劃人心的作品,推薦給大家去看看、去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