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朦朧很美的塔特拉山
住在塔特拉山腳下,這裡是夏天登山健行﹑冬天滑雪的基地站,從遊客中心拿到的資料,都是各式各樣健行步道的地圖。可是天氣預報卻告訴我們,這天放晴的時間有限,所以本來想當健行客的我們還是當觀光客好了。
住在塔特拉山腳下,這裡是夏天登山健行﹑冬天滑雪的基地站,從遊客中心拿到的資料,都是各式各樣健行步道的地圖。可是天氣預報卻告訴我們,這天放晴的時間有限,所以本來想當健行客的我們還是當觀光客好了。
維利奇卡鹽礦(Wieliczka Salt Mine )是另一項波蘭的世界文化遺產,也可以說是奇蹟。這個地區有鹽,古早時期當地的居民就知道,透過把鹽水煮乾取得鹽;後來天然鹽水枯竭,漸漸發現其下有岩鹽,從西元1288年開始建礦坑採鹽,橫跨了6-700年的歷史,這座鹽礦一直是波蘭很重要的鹽產地,在古早時期,人們需要大量的鹽來醃製食物以利保存,鹽是可以當貨幣使用的,也因此這座鹽礦成了波蘭國王很重要的財政來源,更凸顯其重要地位。
除了波蘭最古老的大學-雅捷隆大學以外,克拉科夫還有23所高等教育的學府,所以人口不到80萬人的城市,有20萬名大學生。走在克拉科夫,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年輕人特別多,許多有創意的小東西也多:表演多,工藝藝術品都隨處可見,這些讓整個城市充滿朝氣,格外迷人。
用過早餐,正梳妝打扮要出門探訪克拉科夫的面貌,就聽到天窗玻璃上滴滴答答的水滴聲,下雨了!而且是大顆大顆的雨滴。只好放棄,坐下來做點別的事;坐下不過幾分鐘的時間,陽光又從天窗上撒下,只好又匆忙收拾收拾出門去。
今天轉移陣地到老城舊都克拉科夫(Krakow),行車約300公里,沿途印象最深刻的是綿延不絕的田園,以大地為畫布,切割成一塊塊的,每一塊都是不同的顏色,有的金黃,有的鮮黃,有的墨綠,有的嫩綠,就是黃和綠這兩個顏色,就可以變換許多不同色階,然後兩色交錯織就出色彩繽紛的田園大地,而且這彩色是和煦溫暖的,是帶著豐收的喜悅的。
前文提過,華沙曾經遭到德國和俄國的反覆瓜分,納粹時期整座城90%被破壞,博物館和圖書館的收藏都被運到德國或是毀壞 。城外的維拉諾宮(Wilanowski Palace ),幸運地並沒有遭遇這場浩劫的洗禮,這座世紀由波蘭國王所建立的城堡,在西元1805年成為博物館,是波蘭的第一座公眾博物館,因為幸運的躲過戰爭劫難,現在是波蘭最重要的古蹟和波蘭文化的最重要遺產。
華沙亂走閒逛的一天,太陽公公很賞臉,微笑燦爛不斷,於是,本來粉彩繽紛的建築,在豔陽的照耀下,色彩更加鮮豔飽和,一路逛下來,手機隨便拍,都是明信片。
離格但斯克不遠,有一處聯合國的人類文化遺址-馬爾堡(Malbork),這是個13世紀由條頓騎士團(Teutonic order)所建立的城堡。這個城堡是中世紀壘的典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磚造城堡。
清晨不到6點在波蘭的希維諾烏伊希切(Swinoujscie)港口下船,往曾經的第一大城,第一大港格旦斯克(Gdansk)前進。意外發現波蘭的公路好美,沿路兩旁都是枝繁葉茂的大樹,茂盛的枝葉遮蔽了整個公路,宛若行走於綠色隧道,而且這隧道還是綿延數十公里;有些路段只是單排的樹,樹後整片的麥田,於是陽光透過樹叢灑下,片片樹葉倒映著陽光,隨風搖曳,彷彿是光影在空中起舞,美得讓人驚嘆。
在卡爾瑪醒來,因為是晚上的船班,車程剩下不到300公里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慢慢晃過去。卡爾瑪的老城新舊建築交錯,觀光客不多,是個悠閒漂亮的城市;城堡寬廣的護城河包圍,一整圈的砲台,訴說著曾經的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