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緩的,從荔枝山(Phnom Kulen)下來;緩緩的,穿過草木茂盛的叢林、流過高腳屋的門口;緩緩的,暹粒河(Siem Reap River)注入了洞里薩湖(Tonle Sap)。這裡是湖的一支起點,這裡才是生活的起點。
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元朝周達觀形容的最貼切「淡洋」。乾季的時候,湖的面積大概是3000平方公里,大概是1/10個台灣大,湖水連著洞里薩河,遠遠的擴展到首都金邊,與源自青康藏高原的東南亞生命 之河-湄公河交匯,然後注入大海。到了每年五到十月柬埔寨的雨季,大量的雨水不但豐富了湖水,同樣也豐富了湄公河,於是過度豐沛的河水就逆流注入洞里薩湖,調節湄公河的水量,降低下游河水氾濫的程度,這時候湖面就會持續的擴張,可以成長3-4倍大,約1萬多平方公里,深達10公尺,真的就是浩瀚的汪洋一遍了。
浩瀚的湖水,對觀光客而言,是熱門的觀光景點(雖然有點怪味道),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各式郵輪穿梭洞里薩湖上,甚至有停泊在湖中央的大型晚宴船。某些角度看去,湖水無涯,只是在無窮的遠方,和天空有了神秘的交集,樹叢頂尖(因為樹身已經埋入水中了)露出的空隙,剛好映照天空的光芒;雲朵分布的開闔,似乎又是樹影的反射。或者只是單純的看到光和影的交融,透露出一種令人安心的祥和。
浩瀚的湖水,對柬埔寨人民而言,是最大的淡水魚漁場,產量世界排名第四,除了是重要的食物來源,甚至可以出口,創造外匯。更重要的是,這裡是賴以安身立命的家。洞里薩湖的水上人家,用竹子高高撐起房屋的骨架,用柬人的國樹-棕糖樹的葉子編成屋瓦、牆面,這樣站立在湖中的高腳屋,就是他們的家。導遊說,住在水裡的是越南人;正確的說應該是越南遷移來的柬埔寨人吧!
住在湖裡,船就是主要交通工具了。所以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小船(而且不只一艘),作為出門往來的交通工具,甚至可以看到許多的媽媽帶著小孩在船上,進行著許多關於生活的細節。那小朋友沒有船,要出門(像是去上學、找同伴玩耍)該怎麼辦呢,很簡單,一個小水盆,配合一根小木棍,就是一艘簡易小艇了。悠游在洞里薩湖上,常常會發現這些小朋友的蹤跡,像是小精靈一般,划著小艇,忽地一下就竄到遊船旁,忽地一下又輕盈消遙的划走囉!
住在湖裡,廣大的湖也提供了相當多的生活功能囉!像是學校,小朋友要上學,學校當然也蓋在湖面上囉!功能好一點的學校,頂樓還有籃球場呢,還好有護網圍著,不然球要是掉下來,要去湖裡撈球可能就困難一點;圖書館也是有的。人民信仰 核心也是有,湖上有土地公廟、還有天主教堂呢。
可是湖水有漲有跌,高水位的時候會不會淹沒家園,低水位的時候要不要加個樓梯、小船會不會沒有地方靠岸呢?不會的!這些水上人家也是逐水而居的,當水位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就往湖中心搬;水位昇起來了,就往邊邊搬家囉,而且是整個房子搬走呢,這才是名符其實的「搬家」。有的人家,一年甚至要這樣來來回回的搬個四次家呢!這麼辛苦為什麼不住到岸上來呢?導遊說了語重心長的一句話:「離開了這湖,這些人要怎麼生活呢?」
以前看凱文科斯納的電影「水世界」(是這個名字吧!)總覺得那樣不能腳踏實地的生活很難想像,覺得有點艱難困苦。洞里薩湖真實呈現的那樣的人生,而觀光客小蟹子在當下和現在,仍是震撼和錯愕吧!
更多洞里薩湖的照片,請看:http://photo.xuite.net/betty.eric/114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