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的叨叨絮絮

2002年的春末夏初,和凡夫有一趟關西之旅,悠游於日本古文化之美,怡人暢快的旅程﹔一日,泡在傳統溫泉旅館的露天湯池裡,享受著洗身滌心的雅趣,抬頭看天,藍的清明,幾許樹枝穿過籬笆悄悄的探入天際,新發出來的樹葉,嫩嫩青綠的黃,迎著風搖搖擺擺,頭上這片天成了一幅煞是好看的圖案。一個念頭在心裡萌芽:日本有名的是紅葉,如果把眼前的綠葉染紅,是否更有另一番風景呢。 有一天公公提起,聽說北海道很漂亮,應該要去看看。是啊!如果京都是傳統、人文日本的美,那麼北海道應該就是自然日本的美吧。於是完整的夢境成型─去北海道看紅葉。 2004年7月Sunny剛賞完北海道的花回來,閒聊中提到楓紅,興致勃勃的說要去看道央和道東的秋葉,開始醞釀。接下來的工作卻是緊張辛苦的一段,Sunny不斷的和旅行社「喬」行程、不斷的找資料、不斷的計畫行程﹔而我則不斷的數人頭「喬」狀況。好幾次都以為要一帆風順,快樂出航了﹔卻又波濤洶湧重新來過… 過去的終究過去,每當看到拍回來的美美照片、每當想起一路上盈盈笑語,一種滿滿的幸福就會填滿心中,真好! 這真是一段被祝福的旅程。過了而立之年以後,發現自己還有夢想、還有一群家人、好姊妹相陪,實現夢想,這就是幸福吧。

捕捉永恆的癡

凡夫愛拍照,是本來就知道的﹔Sunny老公愛拍照,也是早知道的﹔就連小蟹子的哥哥愛拍照,也是有印象的,可是怎麼也想不到一大團的人都愛拍,真的才是驚奇。 這一路只要車窗外出現美麗的景色,就會發現全車開始鼓譟不已,因為大家都想停車拍照,可是卻又忘了我們的車是大型遊覽車,不像小轎車可以隨便暫停在路旁﹔又沒有多拉A夢的縮小燈,可以把車縮小放進口袋,所以一路上工作人員(就是司機和導遊啦)就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壓力。 第一次發現這股強大的力量,是要去北西的丘的路上,突然的一大片的連綿不絕、無邊無際的向日葵,就出其不意,肆無忌憚的出現在道路兩旁,頓時全車像沸騰的開水鼓譟起來﹔引爆點在車行經過一個大型車停車場時,竟然視若無睹的狂奔而過,這下車內已經煙硝味瀰漫,機車導遊竟然還用麥克風說:「對不起沒地方停車…..」,這下他被口水淹沒,就不能怪小蟹子囉。大概感受到眾怒,所以繞一大圈之後,還是回到停車場,卻只給了短短幾分鐘,沒想到大家竟然不與他爭辯了,抄起相機,就狂奔而出……. 經此一役,司機大哥倒是悟道了,以後只要是美景,一定想盡辦法讓我們下車拍照,甚至主動帶我們去私藏景點。最慘烈的一次是,阿寒滝見橋一役,因為方圓百里之內都沒有遊覽車停靠點,甚至連路邊暫停都不行,可是這一景,又幾乎是日本風景月曆的必選,如果不拍,豈不捶心肝,司機只好想出最下下策,以接近於0的車速緩緩通過,讓大家在窗邊猛拍,大家也很齊心一致的拍幾張自動讓位換人,對於有高檔數位單眼、傳統單眼相機、甚至是有大炮鏡頭的陳桑,更是主動禮讓,讓他們多拍幾張。 大家的有志一同,在後續的行程也成為大家的默契,有好的角度,一定互相指點,互相幫忙取景拍照,有些人幾乎忘記用的是傳統相機,需要底片,還是毫不吝嗇的不斷拍照呢。回到台北之後,還辦了一個大型熱鬧溫馨的分享會。除了姊妹,又多認識了好幾位同好,又是此行一大豐收吧。

湯裡的溫暖

這個7天的行程,6夜都選擇了知名好湯的溫泉飯店,因為Sunny和小蟹子都好此道,再說北海道的名湯無數,沒泡到,豈不是入寶山、卻空手而回了。 沒有辜負的,這一路每湯必泡,最愛的還是那些室外池或叫露天湯。一方面是流通的空氣,在或淺、或深的山裡,總有一點山的那種自然怡人的香氣,一種若有似無的清新芬芳﹔另一方面,當湯裡的溫度讓人如入大鼎、如煎待熬的坐立難安時,室外深秋初冬的凉意就成了最好的調劑,上下冷熱的調和讓身心別有一番的舒暢。更讚的是,有一灣溪水從池畔緩緩流過,泡湯的同時還可以聽溪水潺潺的吟唱,不免有世外桃源的錯覺﹔或是晨光初現的時候,籬笆外伸進來的紅葉,閃閃發亮,或是篩下幾許光芒,身在其中都不免優雅起來﹔或是在沉沉的夜裡,天上的低語的星光,身邊落下的幾片秋葉,有著返璞歸真、還諸天地的釋然。 說起眾家姊妹們,可說是各各擁有傳統台灣女性含蓄保守的美德,經常泡湯的就不提了,幾位沒泡過的,出發前聽說要穿著媽媽所給的天然衣裳,坦承相見排排坐一圈,就不免語帶羞澀、面露驚慌。好在姊妹大多已為人母,什麼陣仗沒見過,矜持與含羞都只維持了第一天的下水前後的幾分鐘,然後大家就泡成一圈閒話家常,甚至不免八卦起來了,沒有了男人與小孩、也就不管禁忌與避諱,隨意亂談囉;也可以茲意放鬆,各採舒服的姿態囉;甚至相互踢背、搥肩、按摩,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囉。一個不小心笑鬧過激,會發現整個露天池,只剩下我們,其他人大概都被嚇跑了吧,不知道日本泡湯有沒有安靜這一項禮節。 其中最是勇猛的該說是狂泡雙人組。日本人說的一日三湯:飯前、睡前、跟晨起。除了飯前常常因為趕到飯店時,晚餐已經在等待而來不及外,其他則毫無漏網。不管多麼的睡眠不足,或是出發時間多麼的早,這兩人一定提前3小時以上起床,好好的泡他個晨湯,美美的裝扮一番,再把附近的風景好好的拍上一堆照片,說他們撈本真是不為過。後幾日,小蟹子也激勵自己隨之晨起,在陽光下泡湯果然和星空下,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泡得一身舒暢、精神奕奕之後,還有幾分鐘的閒暇,可以遊遊逛逛,真正體會這些溫泉旅館所要提供的渡假氣氛,及山中悠閒迷人的風景。這是小湯圓↓ 開心的不只是大人,唯一的小朋友在跟爸爸通電話的時候,看到大群人經過要去澡堂,都不免緊張的大喊「我不要跟你說了,我要去泡湯圓了啦」,看來她對湯道也頗具潛力喔。

水邊的繽紛

規劃這趟行程的超級PM Sunny 對秋色有獨到的見解,她認為:「楓紅要有水來相襯,才能更顯景」,所以此行所選的景點,多半在水邊﹔我們看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水色秋景。 天人峽 第一撇驚豔是往天人峽路旁的小溪:轉色到極至的秋葉,或紅或黃趁著新鮮,如花瓣一般,層層疊疊的灑落在小溪的兩畔,溪畔沉烏的石頭,本就因著滿佈的青苔,透露出特有的樸實雅致,綴著間或灑落其上的彩葉,更顯雅趣秀麗,緩緩留過的溪水,輕拍烏石,濺起一道道細白的水花,為這份雅緻注入一股清新的力量,這景色彷彿有了生命,瞬間輕盈了起來。 ↑這是天人峽的的雙層瀑布,在滿山金黃的葉片襯托下,更顯俊秀。 知床五湖 第二撇震懾是知床五湖中,2湖、3湖的散策:剛走進連湖的林間小路,眼前、頭頂的樹葉已經有些枯萎,焦焦的有些蕭瑟清涼,離美感似乎有一點距離;怎知,一個轉身,在2湖湖畔愣住,不小心闖入印象派的風景畫面,身旁幾棵樹,高大茂盛的枝葉,構成前景和框架,樹梢末端幾撮簇新的紅葉,婉約又鮮明的裝點著﹔遠處還未轉化的綠葉、整株鮮嫩的黃、幾乎要燃燒的豔紅、調和的恰到好處的金黃和暖橙,一塊一塊的勾勒、拼貼出山的形影﹔清澈明亮的湖水,完整倒映出色彩繽紛的山景,湖心竄出的水草稀稀疏疏幾支,點出虛實的分際,又像要串起兩個不同的世界。 湖畔很是寧靜,微風徐來,樹梢輕輕的搖擺、湖面泛起幾許淡淡的漣漪,似乎聽到兩座山悠悠的唱和著。 阿寒湖 嘆為觀止的是阿寒湖。夥伴ONLY的遊艇,是Sunny精心的安排的禮物。 清晨的湖畔人煙渺渺,初冬的太陽有初戀的情人的溫柔,暖暖、柔柔的,有金黃燦爛,卻不煎熬、炙人。 搭上天使的雙翼,頃刻間闖入了自然密境。有一段消失的時光,除了我們,沒有世俗文明的痕跡﹔這裡山、湖、天是核心;樹是主角,依然是綠、紅、黃、橙的色調,然而在競艷的角力場上,原來的婉約含蓄通通不見了,每個單色都變的更加的絕對、更加的鮮明、也更加的耀眼;陽光照耀下碧藍透亮的湖面,輝映著樹林瑰麗的顏色,卻又憑添幾分的晶瑩剔透。 船過,掀起湖面的波動,也帶領色彩的流動,於是調色盤上色彩艷麗顏料,在眼前款款的跳躍,翩翩起舞,抽象派的油畫傑作呈現在眼前。 然別湖然別湖是另一番悠閒怡人的秋色。 湖畔的色彩比較單一,屬於燦爛的金色系,大量白樺樹,茂密灰白樸實的枝幹,大把大把的向天際線伸展,頂端灑上大量的金箔,薄的能透光的那一種,配上一點點青綠和淡紅的樹種,讓一系的金黃呈現多樣的色階變化,在陽光的烘托下,讓周遭的色調更顯金碧輝煌,也透露著沐浴在冬陽下一點慵懶的情調。 湖水本身也有自己的風情,邊緣依然有著金黃山色的倒影,可是廣闊的湖面,另有一色波濤萬頃的湛藍,一樣沐浴在冬陽笑容,閃爍著亮晶晶的光芒,透過金黃的葉簾望去,有一種世外桃源的幻境,令人徜徉、令人流連。 更多的照片在http://photo.xuite.net/betty.eric/341201,意猶未盡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囉!

映彩的山頭

台灣的山,總是滿眼的青蔥嫩綠,只有花季的時候,比較像是雙色印刷,在原來的鬱鬱之間,刷上一道深深淺淺的季節色調﹔去過幾次歐洲的山,一定的高度以後綠就為雪白取代,滿山遍野就是銀白的大地﹔想像中秋天楓紅的山色,會像是著火一般,樹葉生命裡的最後一點能量,燃燒起舖天蓋地的繁華。 車輛行駛進北海道的山區之間,無知的大腦,開始接受震撼教育。 第一次震撼是往天人峽的路上,公路的兩旁夾道的山坡是意想不到的絢爛顏色,整個山頭是明亮的黃色,雖然鮮豔卻是柔和的、嬌嫩的,少數幾撮亮眼的紅,為滿山的黃點上幾個高潮﹔本來應有的翠綠,卻是不讓專美的,依舊在適當的角落,展現應有的風采﹔於是峰峰相連的山頭,變成五彩的繽紛的畫布,沿著公路向前不斷的伸展開來。連日睡眠不足即將闔上的雙眼,被這喧擾的色彩給震懾住了,呆呆的看了一路。 上黑岳的纜車,是另一次的震撼。向下的俯角視野,看到的是一種截然不同山色,整個山頭插滿一束束樸實灰白的枝椏,用數大的邏輯建構一片特殊的景觀﹔再用介於金和黃之間的顏色的葉子,輕輕的灑在枝頭,薄薄的一層,仍原本單調白樹林,有了典雅而不媚俗的華麗。這樣的山色,真的是生平首見啊!至此,都還是在大雪山國定公園的範圍內,這裡著名的秋色就是黃葉﹔白枝金粉的樹,就是有名白樺樹。 這一慕慕美的驚人的畫面,卻也給了我當頭一棒,終於明白秋葉,不是只有紅色﹔有一些黃葉不是因為還來不及紅,而是因為-黃就是她的本色﹔當然會紅的也不是只有楓樹(或是槭樹)還有其他許多的品種呢。接下來的山色,變化更是精采。 有一段路很有趣,一向認真趕行程的司機大哥(應該是小弟啦!)竟然把車停在一個不在行程規劃中的山頂上,大家也不明所以的拚命拍照,這個山頭的景緻真的不是蓋的,滿山的白樺樹,樸白的枝幹舖滿整個山頭,有白雪靄靄的氣氛,然而已經轉黃的葉子,群聚在枝頭,到像是燃燒了一般,火焰熊熊呢。 紅既然是秋葉的本色,此行當然也不會挂漏。一路上艷麗火紅的樹,經常不客氣的在路旁就給眼睛一個閃亮,一整棵從枝葉末端到樹幹,也許連根都是吧,紅的發亮、紅的驕傲,就算是沒有成群結隊的綿延一大片,每一棵都是舞台上最炫目的主角,教人一點都無法忽視。也才明白會紅的樹葉不是只有楓和槭兩種樹種。 當行程漸漸往南,山貫有的綠漸漸恢復士氣,依然青蔥翠綠的山頭,間或優美的插上幾枝黃葉、紅枝、白幹,又是一番不同的光景,不再像滿山遍野的黃或紅,每每讓人震懾、屏息,但是以綠為底,烘托紅黃的秋葉,到像是居家常見的插花作品,平易近人,卻又令人心曠神怡。